无颜

今天早上起来,收到爸爸的微信,大过年的大家都回家了,他居然在延安出差。

突然,心里很不是滋味,父母都那么拼,结果自己却每天过的很舒服。

仔细回想自己真的完全没有长大,记得看Ben的The Hard Thing的时候,他说:

“当我的父亲来到我家看到我没钱开不了冷气,全家人都在汗流浃背的时候,他说,我需要考虑下家庭了”

我觉得是时候要慢慢长大了,慢慢成为一个可以给予承诺,给予保护的男人。

Long way to go,是要再努力一点点了。

趁着还能大口吃肉的年纪

昨天感觉Stanford貌似悲剧了,一天心情都不好。一个人决定驱车一个多小时去滑雪。在路上开车的时候,在想,如果一不小心就这么去了,会不会更好呢?

仿佛就跟约好的一样,滑雪就各种惨,几乎把能想到的事故全部出了一遍……先是坐Lift的时候雪板被绊住了,然后整个人面朝Lift被带起来3米高然后被扔了下来。。。之后去玩Terrain Park然后人家都是平稳落地,就我是背对雪坡屁股滑行着地。。。再之后,去挑战竞速道,滑了3个旗子觉得也不过如此嘛,结果……第四个就挂在了旗子上……囧爆了……反正各种差点被摔死……

晚上回到家吃饭的时候突然转念想想,真是不禁有些后怕,如果自己就这么去了……

不过仔细看看自己,确实活得好累啊,22岁零8个月,过去10年平均每天睡不到5个小时,心脏总是隐隐作痛却从来查不出病由。颈椎跟麻木了一般,手总是麻。高尿酸血症+轻微的高血压,还有体内各种指标都不正常,类风湿因子是正常人的10倍,每天起床都是痛并快乐着的感觉……

可是我还不想死……人生还有好多事情没做,还有好多体验没体验呢!想着想着,吃着饭差点哭了出来。

然后,默默的给自己夹了一大块儿肉,的确,趁着还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时候,来个痛快吧!

Idea Bank

经常脑子会有一闪而过的灵感,每次都很奋力也找不到一开始那个感觉,打算把这些每一个点都记下来,做一个Idea Bank,说不定有一些可以做Startup实现呢。

1. 关于可穿戴设备:

除了眼睛和手表(手环),个人觉得可穿戴设备应该更加趋于无形化,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带眼睛,也不是每个人都戴手表。听说Google X除了Google Glass外,还有一款隐形眼睛的产品。个人觉得隐形眼眼睛可以算是一个非常好的Augment Reality的实现,但是就跟Holo Glass一样,需要一个摄像头来识别场景。

理论上,摄像头做成Lens几乎不可能,而且在人体上也无从下手,我个人觉得可以做成耳环(耳钉之类的耳饰),从而集成摄像头作为场景识别,然后所有的处理全部交给服务器或者手机,这样从隐形眼睛就可以获得各种我们想要的讯息,比眼镜的感觉要好很多。

但是仍然又很多问题,诸如不是所有人都带耳饰的,诸如耳朵震动怎么用算法来搞等等等等,不知道业界之后会有什么好办法呢?我们拭目以待。

2. Inspidea – Inspiring Ideas

一闪而过的idea很有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idea,说不定就会引起很多科技变革,诸如大屏的iphone。有时候这种灵感一闪而过,很多人可能说用笔记本或者手机记下来。但是,如果不能及时记下来,诸如洗澡的时候,诸如快睡觉的时候,诸如开车的时候,这些灵感可能突然就烟消云散了。

鉴于此,我的想法是,在手机锁屏活着提示的地方做一个插件,就是inspr now,然后用语音说,通过siri or其他语音识别软件识别,然后给用户保存,用户可以之后有时间进行ideas的整理,tag等等的工作。

最简单的就是,界面直接就是一个speak的按钮,然后按着可以speak,然后保存,识别,分享。朋友间可以相互看对方的ideas,也可以相互直接讨论。有意向的说不定还可以直接拉来funds做startup呢。

3. Health

这个idea之前在某个小本子上写过,是我大概5年前的idea了,不过现在实现可能更好一些。具体来说就是可以通过硬件+服务的形式,让子女可以监测老人的身体的状况,应急状况等。当然这个设备需要GPS+各种传感器,然后如果出现问题,会触发报警机制。具体我可以在多想想。

4. Future Laptop

现在的Laptop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有了触屏之后Laptop了 Pad再也傻傻分不清楚了。Apple系还是将Pad和Laptop分开两个阵营,用这不同的操作系统仿佛这两个产品永远都会分属两个阵营。然而Windows阵营可就分的不是这么清楚了。自从有了Surface Book之后就真的越来越傻傻分不清楚了。

其实Pad和Laptop合起来没什么不好的,只不过如何处理键盘和数遍便成了问题所在。在我看来会可能会有两个发展方向:

1. 扩展坞

扩展坞可以是一个移动的屏幕,然后有键盘和鼠标,回家之后只需要将pad插到扩展坞上,就可以自动从iOS变成OSX(也可以继续iOS但是作为interface的存在),然后共享这用户数据就好了,这两块儿完全可以做成分离的系统,当然扩展坞也可以自己作为电脑使用(这里有待讨论)。扩展坞可以选配是否带系统和带大屏幕,数据在云上和云下同步实时共享,丰富整个产品线。

2. 全便携套装 – 鼠标 + 键盘 + 笔

自从Pad出来后鼠标(触摸板)的地位就变得异常尴尬,仿佛用手会更快更直观,再加上笔的出现,仿佛鼠标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其实不然,在手的精细度达不到的时候,鼠标还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存在。如果可以将鼠标拍平,然后在用的时候通过立体塑形的方式变成立体的鼠标,就像Microsoft Arc那样如果能将手感做的好的话,可以适当的提高准确度。当然现在的笔也是希望能够不用鼠标解决准度以及“所想即所创作”的需求,但如果笔可以如同Wacom那样处理的话应该会更好。

To be continued…

Business Cycle

人生就像一个Business Cycle,有高潮,有低谷。

追梦从来都没有成功过,无论是MIT,还是女神,还是现在的Stanford。

也是,梦想如果实现了就不是梦想了吧。

前几天还在吐槽姑娘录了Harvard,给甩了他的男友一个重重的巴掌。

然后,今天就看到这个男人录了Stanford。。。这样我就已经目测自己悲剧了。

哎……虽然一直告诉自己要平常心平常心,可是真的就是Ben说的那样

“Cold Sweating……Frustration……,the hardest time”

我知道,人生路还有很长,昨天看了马云在达沃斯说的:

”我申请了10年Harvard,10年都悲剧了,那我就想着以后去教书好了”

虽然我知道,一切皆有可能,但是还是,免不了的那份伤悲。

五年前,五年后,亦曾相识……

那些不曾忘记的教诲

As you put your intelligence, creativity, optimism, and values to work for the common good, remember…always remember…to exercise humility.

今天一打开Facebook,扑面而来的就是Middlebury Feb毕业的视频。打开一看,第一句就听到了这句。

那么的似曾相识,是啊,去年毕业的时候,我也记得Liebowitz说过一样的话。

是啊,当初选择Liberal Arts的原因,也不过是因为想去在Humanity的浸染下成长,让自己在以后的Tech道路上,更多了那一分人文色彩。

正如偶像Jobs说的那样,Humanity makes heart sing to Technology.

Yes,we are absolutely Febulous!

 

50 To-dos Before Death(2017 Revised)

  1. 创立一个Public Firm (NYSE最好,NASDAQ也行,别国内了)

  2. 伦敦占星学院学习占星

  3. 潜水证(PADI)最好Night Driver同等

  4. 飞机驾照( Commercial Best)

  5. 持枪证 (CCW)

  6. 去跳伞,每个高度都挑战一下

  7. 去印度/尼泊尔 冥想

  8. 蒙古骑马射箭

  9. 巴黎蓝带学习厨艺,Wine Tasting

  10. 申根签证22国游玩

  11. 台湾游玩

  12. 美国National Parks玩一遍都

  13. 走遍世界一半儿国家

  14. 去爬乞力马扎罗和阿尔卑斯

  15. 去参加达沃斯论坛做嘉宾,顺便去滑个雪

  16. 帕加尼风之子(awwwww……)

  17. 学习一门古语言,吐火罗语什么的好棒的。

  18. 40岁之后去读PHD,答应老妈要做到。

  19. 给Middlebury捐力所能及的捐助

  20. 去非洲,南北极

  21. 重拾小提琴和围棋,买一把Stradivarius(我又在开玩笑了)

  22. 读超过10000本书

  23. 30 Under 30(我这么渣菲尔兹奖肯定没戏了)

  24. 如果不能去上Stanford,Harvard,MIT和Wharton,那就将来功成名就去教书。

  25. 像乔布斯老爷爷一样找三宅一生设计一件超级简约有自己风格衣服然后只有自己穿。

to be continued……

未知的未来最精彩

最近一直在想,从事什么,可以一直精彩下去。很久很久之前,我就在纠结。作为一个CS的学生,我却没有成为一个码农程序猿,看着周围一个个人都走上人生轨道,奔向人生巅峰的时候,还在十字路口的我,更加迷茫了。

做Stoooges的初衷,无非是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兴趣的事情,为自己的Entrepreneurship做一点筹备,为后面的人生打造一个相对solid foundation罢了。可是回想回来,没有体验过大公司文化的我,会不会,更喜欢那些呢?

昨天看到知乎上面有个人说做了Economic Consulting之后,很难再去做其他的,出路要么是读PHD,要么是公司Funding读MBA然后再回公司去卖身n年。之前看到那群做IBD的大神们,每天tweaking models到深夜到凌晨,感觉也是在重复重复在重复,感觉也没有什么乐趣。当然,程序员也是一样的,这样想,越想越迷茫。

活了22年,最大的问题就是性格的问题,双子座的性格再明显不过了,什么东西都是浅尝辄止,从来不能一头扎进去,看了每本书都说要focus,可是恰恰缺乏focus成了我最大的弱点。是时候去尝试,然后决定一条既定的路了,在有限的空间内找到无限的可能,或许这才是工作本身的乐趣吧。

未知的未来最精彩,刚刚看到朋友又斩下了Harvard的Offer,看到她ex点了个赞,心中不禁回想,谁又曾知道明天会成什么样呢,也许他一夜暴富,也许身无分文。这便是活着的乐趣吧~

Graduation Anniversary

ZoomHandler (2)

不知不觉毕业一整年了。去年的今天,心怀梦想的提前离开了Middlebury,踏上了征程。

一年之后,仿佛状态还是和一年之前一样,除了心境和知识略微提升了之外。

这一年,看了不少书,想了不少事儿,发生了很多。

撕过逼,吵过架,闹过不越快。挣扎过,奋斗过,努力过,颓废过。

看着周围的人都在发光发热,自己却毫无建树,丝毫无成,心中自觉愧对所学。

为了自己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这是我在Middlebury最大的收获。

这些人中,给我最大感触的不是去MBB或者Big Nine工作的神,也不是Top Graduate School的神,

而是我的大一的Hall Mate,Oliver,还有我的Summer Intern同学,Patrick。

这俩人搭伙一直在路上,走遍美国的南北东西,去滑雪,去Camping,去打猎,去钓鱼。

Oliver说,这是我一直很想做的事情,然后他就真的去做了。

每每看到他的照片,我总会心生羡慕,放任不羁爱自由,这才是青春原本的样子。

Screen Shot 2015-01-25 at 3.15.22 PM

R.I.P Dear Professor Prasch

大半夜正在写着Economic Computation的Statement of Purpose,突然从静音的手机里面看到了许久未见的薛大神未接来电。速度回过去,还未寒暄,便听到Prasch老爷爷去世的噩耗。

看到刚刚才在申请中写下的Monetary Theory,心里不禁很不是滋味。长大仿佛就是要面临人世间的生离死别,小时候还不以为然,结果突然发现身边很近的人居然都会有去世的时候,心中总会很难受很难受。

听到那个消息的时候,脑子都是蒙的。一霎那间回想起了好多在Middlebury的片片断断。

想起了Prasch老爷爷讲课时候侃侃而谈的样子……

想起了那泛黄的或者是黑白的扫描的讲义……

想起了图书馆角落大家围着Prasch各种问问题的时候……

想起了和范大神一起复习Prasch课的夜里……

想起了Prasch带着他旧旧的绿色的棒球帽来上课的样子……

想起了那年冬天看到Prasch在雪中抖落绅士帽的样子……

想起了我们最后一次在毕业典礼上见面的的样子……

一切的一切,仿佛历历在目。

Thanks Professor,谢谢你四年来交给我的一切。

我会记得你说的,很多年后,我可能忘了Econ的理论,可能记不住图形,但是一定会记得你讲的栩栩如生的小故事,因为每一个小故事就是一个Econ的知识点。

我会珍藏你给我的那些讲义,会在闲暇时候不时的翻翻。

我会记得你教会我的,不负所学。

谢谢你,Professor Prasch,一路走好……

QQ截图20150129010853

宫本笑里,曾经的梦。

20091203011658

曾几何时,我也是是个每天拉琴要拉6个小时的人啊。往事随风但却依旧清晰。

还记得当初学琴的时候,风雨无阻,琴盒跟自己差不多高。自己小时候痴迷武侠,总觉得自己背着琴就跟背着剑一样,所以每次都感觉走起路来大义凌然的。可是,小时候总是淘气的,不明白父母的用意,不好好练习。有一次妈妈在做饭,我在练琴,其实我在偷懒,琴谱中加了一本《多啦A梦》,手在不停地拉,声音如摧枯拉朽般自己也浑然不知。看的正兴起之时,一抬头,发现妈妈就在旁边。结果当然是免不了一顿暴打。不仅如此,还让妈妈直接空手掰了我的琴。。。

时至今日,我还是已然这个尿性,但是,掰琴的故事,一幕幕至今不敢忘怀。人总是这样,好了伤疤忘了疼,总改不了吃屎。这也就算我为什么时至今日,依然混的这么差。不仅如此,小提琴更是久久未碰,几乎全忘光了一般。

不过,毕竟是学过那么多年,时隔三秋,每每听到琴音弦动,心中不免痒痒的。最近,自从听了宫本笑里的曲子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每天从恶俗的民谣,扶摇直上成了高大上的小提琴音萦绕全家。宫本小姑娘不仅人长得萌死,琴音更是出众,不是那么古典,也不完全pop,特别合我的口味。

当然在业界里面,要论提琴拉的最好的日本女子,当数取晶子莫属了!

QQ截图20150128000746

人家不仅琴拉的好,手上的那把Dolphin Stradivarius更是琴中瑰宝,千万美金或不得。只毁自己当初不懂,她09年在上海大剧院表演梁祝,我却活生生的错过了,不禁心中悔恨万分啊。

正如我一贯所为,心中总有那个提琴梦要去追。也许等到老了的时候,有钱的时候,可以买一把Stradivarius,在家里拉拉琴渡过闲散时光,也是不错呢。

最后在放一张女神的照片!!!

a4c41876db6608af83960551a90009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