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柔寡断

前几天夜里,黄小姐突然微信说了句,都能看出来你是装的。乍听上去我真的是一头雾水,下一句解释我便恍然大悟,她说我觉得你还是没有放下来,你看你那条朋友圈……

我什么都没说,而是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还没讲完,黄小姐就打断了我,说我不用再讲了。她说,第一,我知道这就是你的故事。第二,放在今天以前我还会同情下你,现在只有恭喜你。

我笑笑,什么也没回,便结束了这段对话。讲真,这一个月确实有点狗血,工作生活对半分,总的来说都源于自己的优柔寡断,让我一次又一次的看到了曾经自己的无知和愚蠢,更让我知道了人生是多么的精彩有些事儿真的是活久见。

不过也都算过去了,至少面对操蛋的生活,我还可以和昨天一样,像只鸵鸟一样,一头扎进我深爱的她的胸脯里,被她紧紧的抱着,无论外界如何分崩离析,那一刻的踏实和心安,足矣。

只是自己真的不能再如此优柔寡断了,世间哪儿有那么多两宽啊……

缱绻

元微之说过,“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

也许时间越近,就越是emo。有时候希望时间可以走的快一点,一下子就跳到我们朝夕相处;有时候又希望时间可以慢慢走,每天可以多几十几百个小时可以和你在一起。

有些恨,有些慌,有些无奈,又有期许,又有信心,又有希望。

久长时,终不悔。

忍道

最近一直在跟自己过不去,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直以来真的都在跟自己过不去。比如工作上的很多事情其实说放就可以放掉了,做个差不多就行了,为什么要难为别人难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再比如很多本来可以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的事情,还是要接下来,尽管被别人所不认同也要坚持去做好,这又是何必呢?

然而,每每很悔恨自己为什么在自己手上走过的事儿都要做到完美自己累死累活还不落好的时候,下一次自己还是会义无反顾的这样做,尽管又会把自己折腾个够呛累的半死,但看到自己还看得过去还算满意的东西的时候,也算是一种告慰了。

一直都很喜欢有工匠精神的人,一直以来的努力就是,不管多辛苦,但凡经过自己的手,一定要做到最好,尽最大可能做到最好,这也因此是我为什么很喜欢Jobs,很喜欢那群欧洲古老手工艺者们的一点最重要的原因吧,毕竟好东西是需要用心血打造出来的。

做事认真,倾尽全力,做人认真,推己及人。即使背负着很多,也算得上是对得起自己了吧。至于其他的种种,我便不去多想了吧。就像鸣人说的那样,这便是我的忍道吧。

闻香识女人

黄小姐在微信上问正在读《人间失格》的我,有没有闻过Diptyque的水中之影,而我刚好正读到良子被强奸的一段。

我说,我没。

她说,要想换一个性格,换个香水就好了。每个香水都是一个不同的Personality。

我说,闻香识女人么?

她说,yep。

我说,突然想到一个特别污的,曾经有一个朋友说,每一个姑娘的下体都有独特的味道,每个人都不一样,其实真正的闻香识女人便是如此吧。

她嗔了一句,你个变态。

我,笑而不语,继续拿起了书,读着太宰治。

唉……

前两天看到了雷布斯在微博上一声长叹,不禁感慨万千。虽然并不喜欢小米的一些产品,但对于整个小米的生态圈,外加雷总的工匠精神,还有顺势而为的理念,同作为创业者,一直以来还是钦佩不已的。

恰逢最近多事,生活虽喜乐,但工作生意上烦心事颇多,直到看到这一声“唉”,这其中的无奈和心酸,便尽数懂了。

最近想了很多自己的问题,这三个月也一直在反思,从说话做事到为人处世,从工作细节到整体战略,看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人生格局的事儿,潜移默化也急躁不来,但工作生活上的一些,略有些心得,记录下来一来给自己一个备份,二来分享给有心人,也希望可以有一个交流。基本总结为如下四条:

1.精力有限 提升效率

以前年少轻狂,觉得自己天生便是精力远超常人,更不怎么需要去睡觉,结果等到自己稍微年纪大一点,转头再看,全然并不如是。尤其是现在太多事儿以至于自己真的每天想静下心来想事情读书都很难有一整块儿的时间,更别提自己还有那么多有的没的兴趣爱好。

既然精力有限,那要在有限的时间去完成想要完成的事情,只有一条路就是提升效率。提升效率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一段时间内只干一件事儿,最有名的也便是那个著名的番茄时间了。虽然曾经践行过很多很多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最近稍微试了一小下有一些新的体验和想法,容我再次研究些许,希望能有所小成。但正如Zuckerburg所说,一个时间内干一件事情的效率往往是最高的,也希望可以向小扎同学一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有时间自己写点有趣的Project。

2.平衡难找 有舍有得

越长大越觉得找一个平衡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儿啊。之前在上一段感情里面,一直试图平衡好工作和感情,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在感情上,反倒适得其反,以至于让我觉得家庭和工作这个平衡很有趣,那种因人而异难把控难平衡的有趣。

其实人生处处需要平衡,时间精力只有一份,必定有priority,便出现了舍和得。需要去平衡不同兴趣的ranking和花费的时间,需要去舍弃一些感兴趣但是完全没时间去做的事情,在一定广度内专注有深度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便是舍弃后的得。

有时候真的会很懊悔,很不甘,比如放弃一项自己还有点兴趣的事情,比如看到一本还不错的书但没时间读,既然放弃真的就放下,不要去想,既然选择了就去把时间花费在自己已经选择的路上吧。

3. 授人以渔 高瞻远瞩

其实最近最懊悔的一件事儿是,自己每天忙成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底下的人没带好,这就跟将军武功盖世可底下的人花拳绣腿,以至于上阵杀敌将军再以一敌百也终有不成的一天,而现实对我来说就是这样。

可创业很多时候真的就是,正如之前内心引力里面Tina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可以做很多事儿,虽然累但是质量可以满意,可当一个团队的时候,事情可能也是那么多,但却可能会费比之前多的精力也可能没有之前一个人做得好,不过这又是规模化的前提。来培训和教别人,同时还要忍耐中间出现的漏子,以及很可能打折扣的质量,还要照顾团队情绪,这个过程真的不能更痛苦了。不过当任何一个创业者走过这个过程,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之后,前路便豁然开朗,也便是授人以渔的成功。

所以自己现阶段最重要的,便是把事情流程化,列表化,教会团队可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自发的自主的完成工作,这样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可以去想一些战略上面的事情,让整个企业可以更快的跑起来运转起来。

这便来到了第四点……

4. 平心静气 戒骄戒躁

年轻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太急躁,不懂得等,不懂得耐心,不懂得厚积薄发。虽然这个阶段注定特别痛苦,但等到一定时间挺过这个阶段后,之后便是一段豁然开朗的时间。

所以第四条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平心静气,慢慢来……

慢慢来……

唉……

Go with Your Gut

知道《内心引力》这部片子,是在北京电影节上。当时整个人处于低谷,计划已久的北京之行也便只能作罢。但自从这部片子首映开始,就一直有在关注,期待着有一天可以在影院看到。

片子讲了食材网店店主把文翰、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雕刻时光咖啡馆创始人庄崧冽、SoLife家具店创始人吴永红、加拿大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区创始人Tina、服装品牌“例外”和公共空间“方所”的创始人毛继鸿和自由执业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这7个人的故事。

一开始还没看电影的时候,就知道有逻辑思维的老罗会造势,本来以为会是一部卖情怀的创业者广告纪录片,结果开头的沉寂和平淡就打破了我一开始的小人之心的想法。

尽管有着纪录片一贯的平淡,但随着推进,越来越感觉心中的一种能量,一种尽管看到最后也没有喷薄出来的能量,直到看完之后我整个人都恍惚了很久,慢慢的觉得有那么一丝丝悲怆和深沉的力量,也许真的是作为一个做事情的创业者才能懂得那种情感,以至于我在看了前十五分钟就知道,这部片子,完全不适合那些嘴炮情怀骗钱创业者们。

专注

身为一个创业者,在我看来,内心引力,便是这种专注,或者说,是决心,是信念,是冥冥之中一种力量。无论是吴永红在印尼为了一个课桌去感受木头的温度,还是把汶翰对于每一颗笋的执着,或是钱小华筹办碧山书局那手写红底“海报”的朴实,他们专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无所谓商业,无所谓赚钱,因为他们深知,做好了事,做好了自己该做的,就够了,社会也自然会回报给他们他们想要的。

这份专注,是内心引力的体现,也是每一个创业者应该所拥有所去坚持的。

无奈

整部电影,给我最大的触碰,不是电影中所讲述的7位循道人,而是那位在云南种植咖啡豆的张老大。养种种豆十年,到头来却不敌一场风霜。当他在看着被风霜摧残枯萎的植株的时候,他那句,“并不是我无能,实在是我抗拒不了”,真的特别让人心酸。

然而他说过,咖啡是他的梦。他宁可一直睡在简陋不堪的咖啡田边的小破屋,守着他的咖啡,宁可再重来一次,也要追寻他的梦。

挫败

创业一定是披荆斩棘,绝不可能会一帆风顺,越是创业者,越能明白。不是主角胜似主角的张老大的挫败,医生集团张强去融资时候面对投资人的一连串问题无可解答的挫败,然而最让我有感触的,还是班夫山地电影节的Tina。

里面有一个镜头是在讲,离电影节开幕只有一天了,可是票务推广只给到了媒体,工作人员却没有推进,再加上出了一些小状况以至于她只能去亲力亲为。有一段开车的长镜头,她说道,“其实我挺失望的,虽然每年都在变大,但做的事情就是那么多,之前一个人也能做,现在有了一堆人也在做,但总是没有之前做的好了。” 她露出了挫败的无奈,她接着说道,“我要检讨自己,要去找寻一个方法,如何领导别人也可以做到和自己一个质量。一定有这样的方法,只是我还没找到。”

做了Stoooges这么久,其实这也是自己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最大的困惑和最大的挑战。当然自己也和Tina一样在苦苦找寻解决途径,不过内心总是有一些计较了。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找寻一个平衡,一个可以量化又在可接受质量衰退的范围内找到恰到好处平衡就好。当然,具体如何做,Tina在探寻,我也在探寻,也希望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解决之道。

整部电影很多画面都很美,但也都一直都很平淡,只有在最后,稍微有了一点力量。最后用了Tina的话说道,探险其实是去了你平时去不了的地方,做了做不了的事儿,当你回到生活中,才会发现探险的意义。

而创业也同样如此吧。致敬那些在生活中平淡而又有力量的创业者循道者们。

最后的最后,借用某位我很喜欢的姑娘的一句话,平淡不平凡

一排扣小朋友

以往写女子篇,向来还是喜欢以小姐为称,总觉得带着三分端庄感。然而这一篇,更想以小朋友为题,一来是因为一排扣姑娘才刚刚年过十八,二来遥想到风陵渡口金老先生笔下的故事,还是用小朋友妥当些。

而写这篇,也只是庆祝小朋友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也算是一些选择,一些放下。而一排扣,源于一种裙子的称呼,也源于一次胡乱开车。

遇到一排扣小朋友,正值我刚与苏小姐分开。作为我司的Intern,第一个称呼,不是一排扣,而是杭州一姐。也许是远超同龄人的成熟,也许是在各种社团里面浸淫多年,一排扣小朋友完全没有一个普通高中生的稚嫩,透露出些许那所谓领袖气场的端倪。也难怪,毕竟是ED了创业第一校Babson的人。

提起Babson,一开始还是有点怵的,总会让我不由得想起已经把我拉黑许久的巴黎世家小姐,和那一众Babson的人们。不过看过一排扣小朋友给Babson的一分钟视频后,还是觉得无论是个人气质也好,还是处世态度也好,倒也极适合这所学校。

起初跟一排扣小朋友并没有很熟,熟起来也或许是因为大家同去一个健身房,久而久之就多了一些交流。也可能是由于那段时间刚和苏小姐分手,于是就有了大把时间去挥霍,便很偶尔的会带一带小朋友,练字,读书,跑步,一些有的没的的自己用来缓解悲伤的活动。

也或许是由于那段时间从一个幸福的即婚人士一下子堕落成一条单身狗,身上的气场总是有些奇怪,便总会随手开开车,也因此便有了一排扣的来源,当然一排扣也是源于这位小朋友挚爱穿各种一排扣的裙子。

一排扣小朋友最出众的,便是人脉和协调能力吧,或者再上一个层次,领导力。也许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总会接触到一些高中生社团,活动,然而,很多的活动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再加上认识留学圈的各种人,时不时就能看到朋友圈出现了一个有一个自己曾经认识的人给点赞,在这样来说,杭州一姐也确实是名副其实的。

然鹅一排扣小朋友让我觉得她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是源于我的一次随手开车。已经不记得具体开车的内容是什么,小朋友直接说道,来一发也行嘛,反正也不会缠着你让你负责,却弄得我一瞬间就怂了,自此之后已不敢随意开车。

而让我肯定一排扣小朋友作为一个情感上格局大的人,是她给我讲了父母离婚,自己可以跟没事儿人一样地处理好个中事务关系,作为一个刚满18岁对于自己前途都不可知的小朋友,这份都情感的开阔和淡然,早已远超同龄人甚至很多大很多的人。

前路慢慢,希望小朋友可以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属于自己的路,希望小朋友可以放下一些事,一些人,也希望小朋友可以和刘同学一起,开心喜乐。